2018年涼山州鹽源縣技術扶貧情況匯報
日期:2018-06-04 09:37:40
此次技術扶貧小組被分配到了涼山州鹽源縣開展技術扶貧工作。鹽源縣隸屬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,位于四川省青藏高原東南緣。幅員面積8398.6平方公里,最高海拔4393米,早晚溫差大,屬于典型的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立體氣候。
鹽源縣屬于涼山深度貧困縣,氣候多變,早晚溫差大,日照紫外線強,交通條件惡劣,很多地方路面狹窄,道路崎嶇,因為深處高山之間,道路絕大多數依山而建,甚至沿山而行,道路險峻,多有滾石墜落,山體滑坡險情發生。其中巴折,官地等鄉還有村社并未通車,或正在修葺通村道路,需要輾轉水路后步行才能到達,村與村之間戶與戶之間步行時間以天計算。經常檢查一戶人家需要步行一個多小時,沿山而行。嚴重的交通不便給我們扶貧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,4月10日在對金河鄉得力鋪村檢查歸來途中,當時已是晚上9點多,在一個連續下坡路段,我們乘坐的越野車由于行駛路途過長路況復雜,剎車片過熱失靈了,一面是筆直的陡壁,一面是深度超三四百米的深澗,在寬度不足三米,斜度超過30度的土路上掛上檔慢慢往下挪,當時整車人都屏住呼吸,一旦操作偏差,后果不堪設想?,F在想起來依然后背發涼。路上遇到山上墜石那就是家常便飯了,只要下過雨路上總是能看到比拳頭大的石頭散落一地,甚至大滾石墜落橫檔路面造成交通堵塞也習以為常。
鹽源是個多民族雜居地區,漢族、彝族、藏族、蒙古族、摩梭族、納西族等等,扶貧對象多為居住在高山或者偏遠地帶的少數民族農戶,語言不通,風俗習慣不同也給我們的扶貧工作帶來不少的困難。經常要一句一比劃手把手的告訴他們該怎么做怎么施工,遇到不理解的村民甚至會產生一些矛盾摩擦。
2018是鹽源縣脫貧攻堅的關鍵年份,任務重,工作量大。2018年脫貧攻堅農戶建設5556戶,分散戶為3330戶,分布于鹽源34個鄉鎮。根據省建設廳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農房建設質量安全管理的通知》要求,幫扶小組要一、落實質量安全要求:其中包括五點1、合理規劃選址。2、核對建設圖紙,保證按圖施工,確??拐鹪O防措施到位3、考核選擇合格施工隊伍4、建筑原材質量檢查5、農房關鍵施工部位檢查,確保施工質量。二、抓好常見質量安全問題防治。包括1、抗震措施的設置2、違反設計原則的私搭亂建3、結構與墻體的有效連接4、鋼結構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控制5、砌體砌筑質量的合理規范。三、要對當地施工人員進行培訓,為當地培養一批有技術的建筑工匠。
開展工作以來,扶貧小組的同志們克服各種困難,迎難而上。從2018年3月21日正式參加省廳和涼山州建設局組織的‘脫貧攻堅住房建設質量安全技術幫扶指導工作動員會’以來。截止5月底我們逐戶檢查農房建設919戶,遍布24個鄉鎮,40多個村莊,平均每天走訪檢查20余戶。堅持逐戶檢查,每戶一表。
為了提高當地貧困戶農村住房建設工程質量安全,有針對性的提高在檢查中發現的質量質量安全問題,我們將組織現場觀摩培訓會,該項工作已經進入到準備階段,預計六月份組織召開。




查以實效,對檢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我們跟當地政府積極溝通,讓當地鄉鎮、村政府及時掌握彝家新寨建房進展情況和問題。


面對困難同志們從未退縮,始終把順利漂亮的完成工作任務放在第一位,工作日我們下鄉,檢查,培訓,調研。周末其他單位其他人員回家休息,我們做資料,討論研究下一步工作計劃和總結上一周工作情況。協調單位龐雜,組織體系不規律,這也讓我們的工作難度大了不少,很多問題需要與多個部門多個職能口,多個當地政府領導協調解決,協調量相當大。
大負荷工作,嚴重的日夜溫差,生活的不規律,讓我們在鹽源的中建幫扶人員,才來不久就都身體染疾,拉肚子、發燒感冒、身上長小疙瘩都來了。從到鹽源到現在,腸胃不適就一直持續,由于檢查下鄉地方海拔落差比較大,經常出現耳鳴頭暈等現象,但再辛苦,我們沒因為身體不適耽誤一天工作,請一天假休息。
由于我們工作的努力、實干得到了當地縣政府各部門同志的認可,也受到了各政府部門,各領導和相關單位的肯定與支持,為我們中建企業爭光。
由于我們工作的努力、實干得到了當地縣政府各部門同志的認可,也受到了各政府部門,各領導和相關單位的肯定與支持,為我們中建企業爭光。




中建一局西南公司鹽源縣技術幫扶小組成員
柴風梧